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05 点击次数:195
惟有午睡。
中国人的基因里,午睡是大事。何况,又有陶渊明这位老前辈作榜样——“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”,多么风雅。
农历的五六月中正是溽暑,寻一处有自然凉风的地方殊为不易,今人可以指望空调,“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”,有空调处,皆可躺平。但也因此,今人的午睡便了无趣味,古人,可要精致得多。
古人对午睡用具是讲究的。譬如始于汉代的“美人榻”,一端翘起,可坐可卧,多置于书斋或亭榭间,是闺秀们午间小憩常用之物。又譬如“罗汉床”,原本是因罗汉打坐而得名的长椅,唐代起兼具坐卧功能,常置于士大夫会客厅或书房,用于待客与午休。即如普通百姓,也有“凉床”伺候午睡。图片
图片
五代 周文矩(传)《倦绣图》
挂在周文矩名下的《倦绣图》实际上是“女子好好午睡图”——里面有竹夫人、懒架、隐囊、羽扇、冰块果盘、画有雪山的床屏和打扇,种植的芭蕉和玉簪更添凉意,待这女子醒来,左有丫鬟端上香茶,右有侍婢奉上果盘,如此消夏,想亦快哉,不过,今人如果想要照虎画猫,在家里整些竹夫人、冰果盘、羽扇……只消劳动快递小哥,这样的“好好睡个午觉”想来也不难,重点是——这只是午睡的LEVEL1,古人还有午睡LEVEL2啊!
古人的午睡LEVEL2,不是停留在“好好睡个午觉”,而是跳跃到了“找个地方好好睡”——
这位躺平在一人长的蕉叶上。
图片
明 唐寅(传)蕉叶睡女图
这位躺平在松林亭子里。图片
宋 马远 松风亭图
这位,选了个有槐树遮阴的地方,摆上凉榻,还摆上笔墨纸砚(大概是准备用来梦中得句的),舒舒服服地盹着了。图片
宋 佚名《槐阴消夏图》
蕉叶、松林、槐荫,对于城市里的我辈,都已经是只可遥望的LEVEL,但我敢说,以上几位“找个地方好好睡”,和下面这位“找个地方好好睡”,这一比,又!破!防!了!
图片
宋 佚名 荷亭消夏图
这是一座倚山临水的建筑,有廊屋三间,连接岸边后堂和湖上水堂,水堂甚为宽敞,四角攒尖重檐顶下,依稀可见卧榻画屏,主人沿着廊屋缓步行到水堂,周边荷叶田田、松影摇翠、柳风送凉,这人解衣坦怀,躺得那叫一个平整,还有六个童子正肩着打扇、古琴、茶、果前来,预备等他睡醒后奉上。
这样的午睡,梦里一定满布荷的清香。
这样的水堂,多出现在南宋画里,常被称为荷亭——因为亭子周围常植有大片荷花,如南宋佚名的《荷亭婴戏图》《荷亭听雨图》《荷亭销夏图》等,以上这个场景,就出自《荷亭销夏图》。
南宋都城在临安,江南水域无处不在,临水近水处皆筑水堂、水阁、水亭。它们通常建在湖面上,有栈桥、廊屋等和岸上建筑联通,底部通过通过木桩梁架支撑,很多荷亭装有可装卸的格眼窗,夏季把格眼窗拆下,四面透空,可坐卧在亭中听风、观荷、看鱼,冬季则装上格眼窗和帷布,可以赏雪、拥炉、清谈。
图片
图片
上图:宋 刘松年《四景山水图》之夏景局部下图:宋 佚名《雪阁临江图》局部
所以你瞧,“找个荷亭好好睡”这个LEVEL,是不是很高级?南宋人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里曾说,“暑月,邀请客人划船到莲荡中,先将酒灌入荷叶中扎好,又用其他荷叶包好鱼鲊。等到乘船归来,经过风吹日晒,酒变得更香,鱼也熟了,然后取出酒和鱼鲊来享用”,这一段用在荷亭也是让人拍大腿的,试想,暑月邀客人到访,先把酒和鱼鲊用荷叶包好,然后在亭子里美美地睡上一觉,等睡醒了,童子引了客人来,取出荷叶里的酒和鱼鲊,坐在四面来风的亭子里相对大嚼,简直大妙!
荷亭,应该是古人给自己午睡找的LEVEL最高级,当然夏日荷亭除了午睡,还是垂钓、戏婴、观荷、弈棋、纳凉的所在,但为什么古人对荷亭午睡情有独钟呢?
这就很有趣了。贪睡、爱酒、贫而病……所有这些在今人眼里不上档次的毛病,在古人眼里都可以算得一种“高情雅致”——白居易“睡起昼眠足”,蔡确“手倦抛书午梦长”,周邦彦 “午睡渐多浓似酒”,苏舜钦“树阴满地日当午,梦觉流莺时一声”,杨万里“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”,才子陆游更是堪称“午睡达人”,他写过十多首午睡诗,又是“浴罢小轩成美睡”,又是“八尺风漪真美睡”——于古人,午睡入梦,暂驻睡乡,那里是一片自由逍遥之境,无蝇头微利,无蜗角虚名,无人情世故,无红尘烦恼,如此美睡,自然要“找个地方好好睡”,而四季午睡之中,又以夏日午睡最为惬意,故此,散发着荷花荷叶清香的荷亭,成为古人最钟意的选择——荷香入梦,梦乡路稳。
古人如此珍视午睡,今人,也一定要,找个地方好好午睡啊。
作者:任淡如
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。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。
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pg电子可以领彩金的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